马克思主义学院干部教育学研究生主题学术论坛第一期顺利举办
4月19日上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干部教育学研究生主题学术论坛第一期在成均苑2幢107教室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潘恩荣主讲,马克思主义学院德育导师陈晓伟和干部教育学专业全体同学参加。
潘恩荣教授从“什么是干部教育学”“干部教育学基本问题”“干部的重要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关于“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问题研究”的主题分享。
一、什么是干部教育学
首先,潘恩荣教授指出,从中国式现代化视角出发,当代社会处正于前现代世界,现代化于我们而言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没有明确的数字指标和实现后的具体样式。
潘恩荣教授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以此说明了中国式现代化既承接了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梦、中国现实相结合。干部教育学是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区别于传统科举制,顺应现代干部制度体系而设立的新兴学科。
二、干部教育学的基本问题
潘恩荣教授认为,干部教育学的基本问题应当置于现代化的共性问题之下进行思考。首先,他追溯到启蒙运动的近代科技进步,指出科学是服务于国家机器的;其次,他借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文本阐述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提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技术集成和资本重组,能够利用工业革命自身能缝合现代化问题;再者,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去道德化”社会风险加剧,社会冲突激增;最后,各级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应当形成清晰的权力边界,更好服务公众和企业。
基于以上观点,潘恩荣教授指出,干部作为连接政府和公众的桥梁,责任重大,需不断追问干部的治理能力,打破中国干部传统思想,完善干部教育制度体系,形成现代化干部群体。
三、干部的重要因素
潘恩荣教授阐明了干部的现代化能力谱系需要通过两方面来构建,一是调研能力,二是人工智能共事能力。
调研是干部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也是干部“讲政治”的必要条件。干部教育要培养他们讲忠诚、讲担当,用理论武装实践,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同时,现代化干部群体要做到上传下达,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练就“向下扎根向上攀登”的过硬本领。
人工智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通用技术,也是现代化发展的绝对力量。潘恩荣教授将传统调研的弊端进行比对分析,并展示了国家关于科技发展的相关报告内容,从而提出人工智能不仅是现代化必备技术,更是一种干部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备条件,我们应当将人工智能嵌入干部教育整个体系,成为干部教育学的重要课题,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添砖加瓦。
活动最后,潘恩荣教授与参会人员进行交流并合影留念。此次活动是干部教育学同学自发组织的第一次学术论坛活动,意义深远,有助于干部教育学同学更加深入了解干部教育的内容和意义,迈出了促进学科发展完善的重要一步。
图片:向月华
文字:张一诺
编辑:新闻中心 李唐萱
//推荐阅读//